擺接堡客家文化資源區撰稿人:廖倫光 擺接堡客家文化資源區(板橋區、土城區、樹林區、鶯歌區)
資料來源:本研究田野採集。 (一)板橋區 板橋區中與早期客屬有關的姓氏,有湳仔永定江氏、後埔永定江氏、湳仔永定胡氏、以及後埔南靖簡氏等,經訪談得知的大都具備宗親會組織的客裔姓氏。 1、湳仔永定高頭半徑甲東山江氏 湳仔客屬永定江氏是由十八世璞亭公開基立業,拓墾及建立祖祠之地,是在現今板橋南雅市場一帶,近年繁衍已有三百多戶之眾。 江璞亭(1718-1792)字漢瑜,原居福建省汀州永定縣高頭鄉半徑甲東山大路下,在清初卜居「湳雅莊」務農致富,時至乾隆壬子年善終,建有「湳雅深丘江氏公業」(湳雅深丘江氏族譜,2001:5)。此外,又有一說指出湳仔江氏原是自桃園大溪開基之後,再轉至板橋入墾。 湳仔江氏建有具客家民居表現的「江璞亭公祖祠堂」,是後裔敬祖敦親的神聖場所。擺放在這樣宏偉典雅的四合院公廳之中,由眾多世代累積下來的纍纍祖牌,其堂號分別為福建省汀州府永定縣之「永邑」堂號,以及顯示遠祖可溯至中國北方郡望的「濟陽」堂號。 江璞亭公祖祠堂內兩邊,牆面上掛著璞亭公太和東峰公太的圖像,東峰公太是永定客家江姓的祖先神江寬山,東峰為其號,「公太」是客語的曾祖父之意。除江璞亭公祖祠堂,臺南楠西、嘉義水上、新港、大林、彰化永靖、三芝均有供奉東峰公太。 根據湳仔江氏二十六世後裔口述,江家祖先為「客人」,但是經過好幾代,現在江家已經沒有人會說客家話了。江氏來到湳仔已經兩百多年,部分子孫往外遷移至三芝、坪林等地,四房子孫則遷居桃園八德。據報導湳仔江氏祖墳原在觀音山麓,後來因為墓碑被牛踏壞,遂移至承天禪寺附近改葬。 2、後埔永定高頭南山派江氏 後埔江氏屬汀州府永定縣高頭南山派,來臺祖是十九世禪環公。後埔江氏來臺祖同其子江正康、江正宗、江正仁等三個兄弟來臺開基,先在淡水暫居一段時日之後,隨即轉至土城落戶,並在金城路三段上建有「大公厝」,位於現在的變電所斜對面。後埔江氏原有祖產,分布在淡水、後埔、林口長庚地區,淡水及林口等地,可見財力雄厚。 其後,禪環公帶三子江正仁回大陸,長子江正康留在土城,次子江正宗也就是二十世任莊公轉至板橋後埔創業。 後埔江氏創立有以任莊公為主要祭祀對象的「江氏祖祠福成堂」公廳,位在現今的館前東路六號樓上,據鄰人描述後埔江氏是本地的大地主,至今當地皆知江氏收租金額頗豐,在歲時祭祀及「作牙」之日,都會有後裔群聚。 此外,分居在土城和平路的任專公派下,又有分設的「江進庭公廳」。分散在淡水、三芝、內湖、五股、中和的有關江氏派下,都有派下參與及出資公廳的建設發展,並設有「第十三世東峰公太」牌位供派下敬祀。 3、湳仔永定胡氏 在板橋區接雲寺左室所供奉的定光古佛,這原是世居本地湳仔的永定中川胡氏,自汀州原鄉攜來板橋,並在家中奉祀的客家地方信仰。世居湳仔的客屬永定胡氏,至今,繼續參與安置定光古佛的接雲寺的祭祀活動。 4、後埔南靖簡子聖派下簡氏 位於後埔地區的板橋簡子聖祭祀公業,又稱承德祠,其實是土城簡氏所創,簡家於乾隆年間渡海來台,在鹿港上岸,後移居土城大安寮,因為在板橋有土地,所以才在當地建祖祠。承德祠原址在板橋與土城交界附近的後埔庄大井頭(簡添益,1989:45),所有權屬簡子聖派下在臺生聚的六房頭,其後又在此板橋重慶路223巷9號5樓遷建承德祠。 渡台祖頗多,大都散居在新北市西南、桃園及宜蘭的簡子聖派下,祖籍在南靖長窖,據報導近年來已知家族先人原是客屬。 據《簡子聖祖譜》指出簡姓派下共有八房後裔,除長房及屘房未到台外,來台族裔計有六大房派。簡子聖派下依循六大房派的分類,集中於新北市西南、桃園以及宜蘭三地(簡添益,1989:45),推判在早期彼此之間就有頻繁的往來。簡子聖六大房派下分佈具有同房派叢聚一地的現象,如土城是五房元珪後裔十三世世魁、世用、世發等派下的聚居之地;世用公繼子五房十四世天美公又遷至士林落戶;鶯歌至新莊一帶,有七房元華後裔十三世世雄公創業;桃園市有二房春公及部份的五房、四房族脈;宜蘭羅東、冬山、三星及頭城,有三房元榜、四房元璋、六房元璇等派下叢聚。 由此觀之,簡子聖派下在臺的六大房後裔,大體上的叢聚區域可分為新北市西南、桃園以及宜蘭三地,共同的宗祠公廳,則在板橋後埔的承德祠。 5、芎蕉腳粵籍許氏 現職板橋區後埔福德祠主委的許先生報導其在家族世系中為二十世,開台祖自清朝時渡臺入墾,至今已繁衍八代,原籍祖傳是在廣東省,更小範圍的縣級祖籍地就不清楚,但是許先生特別強調廣東省也不是只有客家人,一樣有說福佬話的地方。這也就是說芎蕉腳粵籍許氏,有可能非「客底」。 許先生提到開臺祖原居中壢,但到據悉其輩份不詳的「祖」字輩時,再從中壢輾轉遷至板橋的新埔、深坵等地,後又轉遷至板橋三民路一帶的芎蕉腳,種田為業。許先生的字輩若照家族所傳,應是第二十世的「守」字輩。 此外,許先生表示家族與桃園客屬的許信良一派,據傳是仝祖,但是細節已失傳,且晚近以來與許信良一派並無往來。因此,若依許先生的報導,那麼原祖籍地應是與桃園中壢許信良家族相同,為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上善,那麼芎蕉腳的許家是「客底」應是沒有問題的。 6、後寮詔安秀篆羅氏 板橋區有詔安秀篆羅氏九世祖子群公或稱隊公派下,繁衍在後埔南邊至土城地方。羅氏祖居福建漳州府詔安縣二都秀篆堀龍,秀篆始祖羅伯六公,長房五世祖仁山公的二子六世祖克章公派下九世祖親公之四子隊公,也就是九世祖羅晚公號子群,來台祖後裔分居有在板橋、石門與基隆等地。 羅氏子群公生于康熙50年(1711),卒于乾隆31年(1766),來台時間約在乾隆初年。先在桃園龜山暫居後轉遷新北市土城,長子名文都號省賢,次子名文才號習賢,三子名文溪號聲賢,四子名文懷號德賢,子群公死後葬在土城籐寮坑口粟仔埔,民國77年(1988)改葬土城忠義路及承天路叉口71巷山丘。 此外,另有鄰派的六世祖惠章公派下羅文蓋,在乾隆中葉遷居土城;又有與詔安二都秀篆堀龍有類似風俗的平和縣呈奇嶺龍鏡社之旗公派下四汴頭羅氏,其原始祖之祖即係「福建汀洲府寧化縣石壁鄉」,其後據悉曾遷入廣東省潮州府大埔縣湖寮溪口,又約在明宣德5年(1430)之際,美源公轉徙平和縣開基,十一世後裔毓朗公在雍正年間再遷居土城或四汴頭。 7、新埔平和葛竹賴氏 依據板橋新埔的〈新埔賴氏族譜〉記載,在康熙60年(1721)時,有漳州府平和縣葛竹鄉人賴天經入遷新北市板橋,成為板橋新埔賴氏開基祖。 依據閩粵當地所提出的調查報告〈普寧閩、客方言地理分佈調查報告〉文中所稱,平和葛竹賴氏是會說客話的客家人:「據臺灣《西盛賴氏族譜》記載…分佈於粵東及台灣地區的賴姓客家人大都是由平和縣葛竹鄉遷徙出來的,現在的平和縣葛竹鄉也是客家聚落」(許順進,2010:5-6),據此,應將板橋新埔葛竹賴氏,暫定是有可能是「客底」,但尚需更多資料給予確認。 8、社後南靖書洋黃氏 社後南靖書洋黃氏,據報導指出來台祖是永山公,渡台時間至今已有280餘年。據族中說法來台祖原本是在嘉義上岸,後因耕地不足,其子正義公便移居到板橋北門乃至社後一帶,包括在北門街建有二座漁塭,以及專事農耕的社後田埔之地。家族有成立「黃永山祭祀公會」。 又據黃文進表示,板橋社後黃氏祖籍地是在福建省漳州府南靖縣書洋鄉田螺坑上板寮。此外,報導人黃籐隆指出雖然他是新莊的黃氏,雖與板橋社後的黃氏並非同一來臺祖,但是他的祖籍地也是南靖書洋田螺坑上板寮,也就是南靖有名景點的「四菜一湯」土樓群,當地至今福佬話與客話雙語並用無礙。 9、新埔南靖簡氏 板橋新埔南靖簡漢生家族,是本地早期的大家族,板橋區內的「漢生東路」與「漢生西路」,據族人報導,皆是以來臺祖簡漢生的名字而命名的,是紀念簡氏捐出土地做為公路所得名。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