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modname

首頁 > 遷移與發展

新北市新客的奮鬥與融合

當代客家社團的組成、歷史與動態,是觀察本地客家社群,回溯並記錄地區客家發展,進而呈現本地客家社會面貌,有助客家族群認同的好體材,例如:結合民俗與文化傳承的「三山國王文化節」及民謠研習班等項目,以及帶動地方政府承諾「客家文化節」辦理的策略。

新北市地區的客家活動有二,其一,歷年舉辦的客家節慶活動:
1. 臺北縣客家文化節
臺北縣客家文化節的首次舉辦是在1998年,縣政府編列預算結合民間社團隆重舉行客家文化節,展開多種民俗藝文活動,例如「千人挑擔奉飯」、「百年客家文物展覽」、「客家美食展」、「山歌擂臺賽」及「義民爺祭典」等,在每年農曆七月展開,目前已分別於板橋、三重、新店、永和、新莊等地舉辦過,每年產生新任文化爐主熱烈推行,是為一年一度的客家盛事。

2. 三山國王祭典
新莊「廣福宮」供奉來自大陸客家祖籍地神明,三山國王廟為國家二級古蹟,為客家移墾時期留存下來的文化資產,2003年起每年由新莊市客家協會主辦「廣福宮」三山國王祭典。2006年由臺北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辦理「臺北地區三山國王文化節」活動,包括「祭典三獻禮」、「酬神採茶戲」、「三山國王文獻展」、「食福」等項目,熱鬧非凡。

3. 義民祭典
義民祭的由來是臺灣歷史一段保鄉護土的故事。新埔義民廟選定農歷7月20日舉辦「義民祭典」,由客家莊頭依序祭拜,現已有十五大莊輪值辦理。隨著客家鄉親轉向各地墾植發展,義民廟也分香到各地,如今全臺已有三十九座義民廟,義民祭成了客家族群的信仰中心,影響十分深遠。
臺北縣市雖沒有建立義民廟,開辦客家文化節仍以義民祭典為核心,每年農曆7月以「挑擔奉飯」搭配系列文化推廣活動,繼續承傳客家信仰與精神。

其二,現代客家社會參與的作為:
1. 歌謠研習推廣
客家歌謠(山歌)是客家人發聲的重要媒介,傳統歌唱方式是藉著農村社會的勞動,結合人生的喜、怒、哀、樂一一表達出來,他們的舞臺是田園及山野,他們的樂器是自然界的萬物,他們的樂趣是自娛娛人的美感經驗,「九腔十八調」的旋律真是曲曲動人,韻味十足,讓人吟唱不已!

現在,新北市已是一座工商大城,客家鄉親脫離了鄉村生活的空間,喜歡自由歌唱的天份依然存在,客家社團開辦歌謠班的研習活動每週定期聚會一次,不論傳統山歌或創作歌曲,均能提供很好的學習與推廣的管道。

2. 社會公益服務
針對弱勢團體、殘障人士等,客家鄉親社團提供社會支持與服務,在舉辦的關照活動中,大家一面品嚐佳餚風味,一面欣賞客家樂曲,再加上溫暖親切的接待,分享了客家公益活動的力量。
瀏覽數  
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
請輸入此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