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開拓家族

南部近山客家文化資源區

撰稿人:廖倫光

南部近山客家文化資源區(新店區、烏來區、坪林區、石碇區、深坑區、平溪區)

行政區域

編號

地區

姓氏

祖籍

新店區

1

安坑

廖氏

漳州府詔安縣二都官陂

2

三城

呂氏

漳州府詔安縣二都秀篆

3

安坑

游氏

漳州府詔安縣

塗潭磺窟口

漳州府詔安縣二都秀篆

塗潭

潮州府饒平縣

4

下城

林氏

漳州府平和縣

5

高車

張氏

漳州府南靖縣石橋河紅柿腳

資料來源:本研究田野採集。

()新店區

在客家人口繁衍頗眾,且拓墾歷史悠久的新店安坑地區,以及安坑南向的塗潭一帶,客家姓氏在此長住久安。至於烏來區、坪林區、石碇區、深坑區與平溪區等地,少見客家人,或客屬叢聚現象極不明朗,因而,也就沒有客家家族在此長聚久安的報導。

依據《新店市志》(尹章義,1994中華綜合發展研究院應用史學研究所,2006)所記載,清代以來的新店開發,大致上是以新店溪為界,溪北的大坪林地區以泉州安溪人為主,溪南的安坑地區則以漳州人為主。又據《新北市南部近山地區客家行腳》的現地訪談得知,在安坑地區漳州人中的早期墾民,大多數是「客底」的福建人,也就是渡台祖來自閩粵客家地方的「客屬」。

早期在新店地區開墾的姓氏,在安坑地區大都是漳州籍人。舉其要者,安坑廖氏、游氏來自漳州詔安,柴埕吳氏、下城林氏來自漳州平和,高車張氏來自漳州南靖,由此可見溪南地區以漳州人為主體的態勢(中華綜合發展研究院應用史學研究所,2006478-502)。綜觀安坑地區內外五庄的墾民,以漳州府人士為主,其中相當高比例的是客籍人士。

至於,在漳、泉雜居的塗潭地方,張氏、呂氏、邱氏、黃氏等,都是來自漳州詔安,林氏則來自廣東東莞(莊華堂,200433)。

尤其,是詔安廖氏是安坑內五張的第一大姓,據《新北市南部近山地區客家行腳》中的現地報導指出,廖氏到此開闢山林時代極早,因此有許多與原住民產生衝突的報導,此外,廖氏對地方上的長期建設,舉凡安坑信仰重鎮的二城潤濟宮及三城日興宮,創建與維持都與廖氏關聯密切,而使其成為在安坑內五張中最有貢獻的宗族。

除了廖氏原籍為漳州府詔安縣官陂,邱氏與賴氏為南靖縣,其他姓氏就算籍貫未明,但在報導中各姓氏的閩粵原鄉的祖籍地,大都在客屬比例頗高的漳州近山縣份。

針對新店區客屬姓氏宗族,以下僅就顯例中的安坑詔安廖氏、三城詔安呂氏安坑與塗潭的客屬游氏、高車南靖張氏等宗族,進行個案的討論。

1、安坑詔安廖氏

詔安廖氏為安坑地區內五張庄的第一大姓,主要分布於二城和三城。尤其是三城地區,在開闢之初全部是廖氏分布之區,後來才陸續有其他姓氏的宗族遷入,包括張氏、簡氏、游氏,只是入墾人數不能與廖氏相較。

以三城詔安廖氏為例,據報導各廖氏血脈其實都是源自同一個祖先,祖籍在福建漳州詔安客家地方。又據〈廖元子公後裔渡臺墾拓開基始祖一覽表〉中記載,詔安官陂廖氏在新店三城開基,始祖是清朝乾隆初年入墾本地的十三世廷興公,繁衍有日旺公派(廖久輝等,2009)。

又如二城地方的說法,祖籍亦源自漳州府詔安縣二都官陂的二城廖氏,來台已有三百多年,初至雲林西螺,十五世阿智公由西螺移居至安坑二城,初期以種植山藍、煙草為主業。安坑地區的三大廟宇,皆是由詔安廖氏所捐建,包括主祀開漳聖王的外五張信仰中心太平宮,以及內五張地區主祀三官大帝的二城潤濟宮、奉祀開漳聖王的三城日興宮,均由廖家等客屬領銜捐建。

在客語的流傳問題上,依據現地廖氏族人的報導,詔安廖氏的祖先原本會說客語,但是一代一代下來,母語逐漸流失,幾經詢問,確定現在的安坑客屬廖氏已經都不會說客語了。

2、三城詔安呂氏

三城呂氏祖籍在詔安二都秀篆,據族內說法,呂氏在清康熙年間來台開墾,當時是兩個兄弟一起來台,一個到八德開基,一個到中和立業。據報導三城呂氏的來源,從八德和中和遷過來的都有事例,例如呂文貴所屬家族即是從中和轉遷到三城,這樣來自中和的呂氏族裔,其人數較多;至於,從八德來到三城的呂氏,只有自稱是大房衍治公一派的後裔,舉凡日興里長呂盛文家族,即屬衍治公派下。

呂盛文表示,祖父以前在家中進行祭祖的「拜公」儀式時,都是說客語與先人溝通,然後到父親這代才開始不太說客語,自己則完全不會講客語。關於詔安話殘留的語彙,里長表示自己叫母親「姨仔」,但下一代就沒有這樣叫了。

呂氏開台祖是第十世祥仰公,入台之初先是在嘉義柴頭港入墾開基,十一世祖鎮生公時再自嘉義,遠遷到八德發展,是八德詔安呂氏始祖。然後,十二世衍治公再自八德遷居到五城墾殖,最後再轉遷到臨近的三城一地立業。三城呂氏的祖先墳塋,原本在三城公墓之中,現在已經遷回八德安葬。呂家自十二世起,遷居至三城開基,至今已經傳到二十幾世,並且有很多後裔,再轉遷到外地繁衍族脈的情形。

3、安坑與塗潭的詔安、永定、饒平游氏

從海峽對岸渡海來台之後,便直接至新店開墾之游氏,祖籍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據悉是娘夫公派下後裔,約於清乾隆初年來台,至今已繁衍八代子孫,在新店公崙里及龜山里,均有其子孫分布。另外,在曾經是全國最大里的柴埕里,也就是約在從安和路一段至三段為轄境的柴埕里,里內的游氏據悉是從中和過來的家族,基於此一游氏與宜蘭的游氏同祖先,由此觀之,柴埕游氏應是客屬詔安派下。

除此之外,安坑游氏有從中和遷居而來的,居於今日雙城路一帶的二叭子,祖籍則為福建省汀州府永定縣金豐里大溪甲南山坊,開台祖為十四世光顯公,原居住於中和,下厝九房的十七世燦興公移居二叭子,至今亦有八代子孫。

至於,塗潭地區的磺窟等地,雖以客屬呂氏和張氏人數居多,但是也有二支游氏在此世居。首先,一支是磺窟口游氏,祖籍漳州府詔安縣二都秀篆,原居於中和南勢角,推估約在日治初期遷出中和,輾轉遷居磺窟口。詔安游氏報導指出,在此開基的是其祖父游建元,在離開中和南勢角之後,先至新店安坑地區讓人招贅,說好三年後可自由外出發展,遂於三年後,帶著妻小遷居磺窟口。磺窟口詔安游氏基於與中和詔安游氏同祖的緣故,因此,加入中和祭祀公業游光彩管理委員會,並定期往返中和南勢角,參與祭掃儀典。

再則,塗潭另一支游氏,祖籍饒平,是在接近光復前的日治昭和年間,從中壢遷居塗潭。兩支游氏都是客家人,中和過來的詔安游氏,可能在日治期間就已完全不會說客語,中壢過來的饒平游氏,則是直到報導人游月裡這一代,才不會說客話。

4、下城平和林氏

林氏祖籍係福建省漳州府平和縣,十五世祖潛希公率六子一孫於清嘉慶21年(1816)渡海來台,初於淡水廳拳山堡大坪林庄乾溪仔居住,以務農為生。三年後,潛希公逝世,林氏舉家遷至安坑庄十四份大竹圍,道光11年(1831)又移居至赤塗崁下城。林家當時已進入安坑內五張庄的車子路開墾並取得相當成果。

5、高車南靖張氏

張氏祖籍係福建省漳州府南靖縣石橋河紅柿腳,約於清初年間入台;十四世祖士朝公娶簡淑貞為妻,淑貞媽攜二子渡臺,長子往南部發展,次子來順公則至安坑庄高車一帶發展。張氏已傳至第二十二世,世代務農,在高車一帶擁有大片田產,是當地有名的望族。

高車地名的由來,是一個與客屬如何應用農業智慧,提供水利灌溉有關的地名典故。高車位尖山腳與外挖仔間,因該地居丘陵地的尾端,是地勢較高的緩坡埔地,流經高車的秀朗圳無法有效的將水導入農田。這時庄中的客屬南靖張氏,就沿著秀朗圳架設高大的水車,順利的將圳水抽引至農田,灌溉良埔。

瀏覽數  
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
請輸入此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