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modname

首頁 > 建築聚落 > 建築特色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展現客家建築之傳統與現代

撰稿人:廖倫光

創立於民國94(2005)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位於三峽區隆恩街是新北市客家族群推動客家藝文活動發揚客家文化的一個據點,以及與鄉親交流凝聚情感的一處園地,其建築頗具現代與客家傳統之風格值得大家去參觀與欣賞現就該園建築之設計元素與特色介紹如下

(一)園區建築全景

客家建築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土樓,土樓中數量最多的是五鳳樓、方樓及圓樓,因此設計規劃上,以擷取土樓之精神及其建築元素並結合現代建築之空間機能(如圖5所示),期能再現客家建築之精神與記憶,本園之區主體建築由曹祖明建築師設計。

 

園區各建築元素名稱

 

1 園區各建築元素名稱


(二)開窗設計

1. 長條型開窗

土樓對外的開窗極少,是防禦之考量,因此在土樓底部通常只有小長條型開窗及堅固的大門

長條型開窗


2長條型開窗

         2. 土樓之開窗

土樓的窗框常以條石加固,以突顯出土樓穩定堅實之形象

土樓之開窗

3 土樓之開窗


(三)望樓、耳樓、小披簷迴廊

1. 望樓

土樓頂部制高點常有突出之瞭望台,可用以瞭望四周動靜

2. 耳樓

土樓角落伸出矩型耳樓,以石條壘砌而成,又稱『兔子耳』,耳樓外牆設有槍眼

望樓、耳樓

4 望樓、耳樓


         3. 小披簷迴廊

圓樓內側各層設有迴廊,二樓以上迴廊設有立廊柱,同時設有攔板,具有遮護下層廊道及擋除雨水之功能

 

小披簷迴廊

5 小披簷迴廊

(四)水圳

客家聚落往往座落於山邊河谷之處,為使農業灌溉與取水更加便利,往往會按地勢興建水圳,例如臺灣的芝蘭三堡(三芝地區)的客家水圳,以細流、蜿蜒及多設各戶洗衣場,為其特色

水圳

6 水圳

 

(五)禾埕

在台灣客家建築中公廳建築物以外的環境景觀,舊時稱正廳前的廣場為「禾埕」,供農家曬穀之用,現在禾埕變成公廳祭祖時的拜庭,人丁眾多的大宗族每到祭祖之日,正廳空間容納不下所有族人和牲禮,便在禾埕搭起帆布篷,放置長桌,供族人擺放祭品之用,有些宗族的祭品甚至擺至大門外,場面十分盛大。北、中部地區的禾埕經常可見卵石地面與石板地面。南部地區僅佳冬、新埤一帶,有不同於中、北部的石材地板且多以泥土夯實

禾埕

11 禾埕

(六)其他建築元素

        1. 廣設槍眼積極抗敵

土樓外牆四周廣設槍眼,開口很小,高約20㎝寬約7 ㎝ ,內部開口較大,內部較大,成倒喇叭狀,方便射擊

槍眼

8 槍眼

 

         2. 入口大門

土樓之外觀相當厚重,牆基可厚至2.5公尺,牆基大都以卵石壘砌或花崗石條砌,門券、門框、門檻則以堅硬之花崗石版鑲砌而成

 

大門


9 大門

 

 

3.   簡單之美

曲線平台之設計構想,取材自客家服飾多為漿洗之藍布襟杉,配合簡單的圓領和前襟處之斜布邊,充分表達修飾之意味,令人對簡單之美油然生出欽歎之意(如圖14所示)。

 

曲線平台

10 曲線平台

 

瀏覽數  
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
請輸入此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