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水河西岸區的客家家族聚落
淡水河西岸區的客家家族聚落(新莊區、泰山區、五股區、三重區、蘆洲區、八里區、林口區) (一)新莊區 新莊市客屬姓氏在調查中所見的有平和賴氏、南靖劉氏形成叢聚。除此之外,少有其他客屬姓氏聚居在一起的報導,因此得以記錄的資料頗為侷限。 1、西盛賴厝 新莊西盛地區有「賴厝」的舊地名,位於今民安里一帶。據西盛賴氏後代子孫,西盛賴氏祖籍「漳州府平和縣葛竹村」,後裔認為並非客底。賴氏後裔在民國81年(1992)曾組團回大陸尋根,渡台祖的原鄉是賴姓單姓村,但村莊的溝通語言全是福佬話,並非客家話。報導人進一步指出,相形之下,有趣的是原鄉賴家村的周圍卻全是客家語系村落,唯有賴家村是說福佬話。據此,賴氏認定開台祖渡台並非客屬(賴聰德報導,1954年生)。 據報導平和賴氏的來台祖是賴天經,最早先在板橋新埔開基,然後再分派至樹林繁衍,其後,樹林的平和賴氏又有兩房轉往新莊發展,而他的祖父即是移居新莊的那一代,這即是賴氏在新莊西盛的開拓沿革(賴聰德報導,時年59歲)。 在姓氏的關係上,據說賴氏先祖在大陸時曾遭奸臣構陷,落難到羅氏與傅氏村落,受到兩姓氏的照顧,自此三姓氏視為一家人。 除此,又有賴氏與林氏、曾氏則「不相挺」之說,也就是彼此不通婚,這個規矩在賴聰德的祖母那一輩仍舊謹慎嚴守。「不相挺」的原因,據民國81年(1992)賴氏子孫回祖居地向當地人詢問才知道,因為賴家村住在山邊,種田水源仰賴山上泉水,但山泉水很少,分配問題致使村莊間爭吵不休,又因爭吵之村莊為林氏與曾氏,因此賴氏家族憤而明定此後不能與此二姓通婚。接著報導人亦提及,尋根團曾詢問現在的賴家村,村莊內大家都姓賴,那結婚怎麼辦,當地村民回應仍舊還是會通婚,但一定要五代以外才能通婚,以解決通婚問題。 2、後港劉厝 後港劉氏祖籍在「漳州府南靖縣」,來台祖先在台中日南一帶開基,後來才遷移到北部地區,居住在樹林「薑仔林」一帶。最後,再經介紹轉至新莊後港一帶耕作,從此在此定居,子孫繁衍群居進行而形成「劉厝」。 後港「劉厝」曾經是家族叢聚之地,惟數十年來因為城市發展,族人漸漸分散。目前已放棄客話的後港劉氏,據劉氏族中耆老描述,早年曾聽過長輩會講祖傳的客話。 (二)泰山區 泰山鄉轄下目前尚存並可確定的客屬聚居的聚落,有貴仔坑胡厝、麻竹坑黎厝,義學莊有零星的永定胡氏散居。 泰山鄉客屬叢聚之地,有貴仔坑莊的明志科技大學南側的「胡厝」。據報導以前為磚房,有一小撮胡氏叢聚成庄。 明志書院北方有麻竹坑,雖然據載嘉慶初年由泉州陳氏所開闢,不過,目前麻竹坑尚有客屬大埔黎氏古厝與宗親會在此。 義學莊則是今義學里、同榮里、與部份明志里一帶。乾隆26年(1761),汀州永定貢生胡焯猷所捐的屋宅充作的明志書院位於此處,鄉民有感於其無償辦學之善行,將此區命名「義學」以為紀念。據報導指出此區姓氏,陳氏、林氏、胡氏、李氏居民為多(胡家財報導,時年74歲)。目前明志書院後仍居住一戶胡焯猷後代,其餘鄰近古厝大多租賃他人或已荒廢,因此相關史跡與早期居民後裔,已無跡可尋。 ![]() 瀏覽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