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modname

首頁 > 開拓家族

東北角客家文化資源區

海濱的貢寮區,在福隆村外隆林街的內隆林及中心崙聚落,是詔安呂氏的叢聚之地。

1.內隆林詔安呂氏
在貢寮區又有與魚桁呂氏不同祖的,入墾路線與時間並不相同的內隆林呂氏家族。內隆林呂氏祖籍在漳州府詔安縣秀篆鄉埔坪堡玉龍坑,更早的祖先也曾經居住過「汀州府寧化縣石壁坑」。

據報導內隆林呂氏,是從宜蘭大湖分派至此拓墾,過往傳統有每年返回宜蘭參與「吃會」盛會。
問起祖先有人會說客家話的問題時,內隆林呂氏頗為大方的回答,祖先都是說客家話的,直到曾祖父時還是說客家話,「卡早阮攏是客,祖攏是說客……阿祖也會說客」,是到了父親那輩,才幾近放棄,僅只會說幾句而已。

2、永定江氏
雙溪區江氏原籍大都為汀州永定,江雙慶在咸豐10年(1861)自小雞籠移居坤溪開基,外柑江氏亦原居小雞籠。

除此之外,若舉貢寮區龍崗村嵩陽街、石壁坑、圳口的江氏為例,這些姓江人家的祖籍,據稱疑為漳州南靖。此外,又因林氏曾入贅江氏,故本地林氏又稱「外江」。近年以來,這些「外江」家族已在積極編纂祖譜,不過族脈網絡至今不甚明朗。上述在貢寮區內與江氏有關的林氏中,依據《貢寮鄉志》記載的原鄉祖籍地,分別有來自漳州府南靖縣與平和縣轄下,共計有五系家族,分別是崙仔尾、圳口、雞母嶺、雙玉村及遠望坑等林氏宗族。諸如崙仔尾林氏子孫繁衍至十九世,後裔分派有六十餘房;圳口林氏族裔傳至第二十一世,但族人多半已遷居外地,目前尚存祖厝於龍崗村枋腳溪北岸;雞母嶺林氏也傳至二十二世,但自十九世起,子孫多數遷至金瓜石採礦;雙玉村林氏與遠望坑林氏家族,規模則不若前幾者大。

在祖先是否為客家的描述中,貢寮區內林氏亦與當地江氏相似,可以確定的是其自稱是福佬人,但是沒有更多的資料發現其祖先是或不是客家人。

3、油車南靖梅林魏氏
依據收存於油車魏氏後裔家中的《魏氏澤世族譜》手抄本,此宗族乃漳州南靖梅林客屬。族譜載明魏氏族脈源流,頗為清楚,「原籍汀州府寧化縣石壁溪,居住至洪武年間。肇基始祖號世一郎公,移居漳洲府南靖縣梅林總下板永豐里三傳社忠和樓是也」。

又據魏氏族譜記載,以及今年七十三歲的貢寮油車魏登惠報導,在乾隆年間,魏氏十六世祖名貴應字號源順,與十五世的父親宋彩公,及伯叔魏文彩與魏應彩,自原鄉南靖梅林渡海來臺,開基立業。

開基祖來臺之初,首先是在古稱「滬尾小基隆」三芝暫居。隨後,又在嘉慶年間,向南移居到雙溪鄉北境的「三貂牡丹坑內平林」居住。其後,在道光元年,轉至「三貂槓仔寮」居住數年之後,最後在道光四年,定居現稱虎仔山油車的「好仔山」。

車埕耆老魏景睿表示自己是「客人底」,至少在祖父之前,已喪失客語。在習俗上,清明與九月九重陽二節日,是魏氏的祭祖之日。油車魏氏是以「牲禮」祭祖,這點是與以「菜碗」盛熟菜當供品的鄰人祭祖舊俗,相當不同。宗親會是在農曆正月初十辦理,會有敦親與會飲的「吃會」活動。

4、南靖簡氏
貢寮區近山丁的仔蘭與龍崗、海岸的文秀坑與大香蘭等,各聚落皆以南靖簡氏為重要姓氏。
瀏覽數  
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
請輸入此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