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modname

首頁 > 新北市的客家故事-奮鬥與融合案例

陳能兆

陳能兆說的是海陸客語,陳先生和父親、祖父從新豐來三峽開墾,一開始到內詩朗14鄰,工作是鋸木材,三十幾年前才搬到五寮街上。陳家祖先來臺先至新竹湖口,後來陳先生這房祖先到新豐。陳先生在新豐出生,十三歲來五寮,先搭火車至鶯歌,走一段路到三峽,從三峽搭輕便車上五寮。陳家來到五寮後,種植地瓜等作物。有輕便車之前,人們走路將農作物擔至大溪去賣;有輕便車之後,以輕便車將農作物運至三峽去賣。

五寮土地公,客語稱「伯公」,每年做平安戲兩次,農曆正月及八月,原本日子沒規定,當年度擇日舉辦,後來才規定農曆1月15日及8月15日。以前做平安戲時,會請其他伯公來作客,以紙牌上書伯公名稱;現在已經沒有這樣做了。

菜園地那邊的人以「福佬底」居多,所以他們那邊一共四鄰另外為菜園地的伯公做戲,並不跟五寮里其他各鄰一起出錢為五寮土地公做平安戲。兩邊本來是一起出錢為五寮土地公做平安戲,五、六十年前才分成兩邊。八月平安戲結束後會擲筊選爐主,負責收錢的「頭仔」則是每鄰二人。農曆2月2日土地公生日當天,各人自己去拜拜,沒有舉辦特別的活動。

日治時代由三井經營茶葉,當時五寮街上就有茶菜寮,茶菜交到那裡,然後以輕便車運到大豹工廠;三井不炒茶之後,開放私人經營茶葉,才有外地的茶販來買茶菜,他們自己有小工廠在炒茶。茶販多為福佬人。

五寮街上說四縣客語的人比較多。此地有兩戶江姓,一戶是81之5號及81之6號的江家,從大溪來,是福佬人;一戶是桃園新屋來的江家,名曰江福祿,來此開西藥房,是客家人。
性別 :
原籍 : 新竹新豐
現居地 : 三峽
瀏覽數  
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
請輸入此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