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modname

首頁 > 新北市的客家故事-奮鬥與融合案例

曾漢雄

曾漢雄是新竹竹東上華里人,國小畢業之後在家鄉打零工,先後做過賣冰、賣菜等市場工作二年,到了十七歲時,做工做到怕了,自行搭火車來到臺北,晚上睡在火車站,白天找工作做。

民國50年代,臺北火車站旁有許多外省人在賣麵,曾漢雄接觸到他們,並向這些麵攤老闆請教,有一位老闆看他人矮小,不知道怎麼幫他找工作,就留他下來洗碗換飯吃,一呆就一年,這段時間認識了幾位朋友,同情他的遭遇,介紹他到一家成衣廠當學徒,這家成衣廠是代工之西裝工廠,人家當學徒是三年四個月,曾漢雄用心學習,半年就「出師」了;二年後,曾漢雄到衡陽街西裝店工作,這一帶布店、西裝店較集中,工作十分順利,一直到當兵為止才停了下來。

退伍之後又回到衡陽街西裝店工作一段時間,二十六歲時在中華路(西門町)租房子自行開業,曾漢雄以自已的手藝獨自打天下,生意不錯,他說因為交友不慎,兩年後收了起來,再次跑到西裝店上班。

曾漢雄三十一歲時跟一位女同事結婚,婚後,兩人自已做師傅,接西裝店代工10年,自已說海陸客話,妻子說苗栗四縣客話,平常都自稱「外省人」,講國語相當標準。

到了民國60年左右,西裝加工業逐漸走下坡,師傅難找、學徒也難找(學徒工資較便宜),曾漢雄多年生意經驗,跑到一水之隔的永和買房子,想改行做雜貨買賣生意,但買的是巷子中間生意欠佳,所以只能通勤在南機場西裝店工作。民國63年曾漢雄來到新莊,賣了永和的房子再加上貸款,決心在中港地區的中誠街買了一間邊間的樓下房子,「那時賣掉永和巷子裡的房子來買一樓,中誠街的房子是加上貸款才能夠買得起,總共七十萬。都是硬省下來的!」從此他開設了「曾記商行」,以販賣汽水、飲料為主,當時中誠街後面都是田地,也開始在蓋房子,外來人或工人來往較多,生意興隆,終於穩定了下來。
 

曾漢雄

曾漢雄認為:中誠街這一帶客家鄉親有三成之多,都是勞工階層的住家,像他一樣知道做生意的只有二、三家而已,客家鄉親彼此保有連繫,最大的好處是就算自家附近有商店,還是會跑到他這邊來買點生活用品,消費額雖然不大,但能相互招呼連絡,很有人情味。像他這種年紀的人態度都很保守,公眾事務較不熱心。

曾漢雄有一男一女,兄弟親人多有連絡,家鄉已沒田沒地,已經在新莊生根了下來,他的商店也改名「曾記便利商店」擴充營業,兒孫都能說一口海陸客家話,生活寬裕又融洽。

性別 :
原籍 : 新竹竹東
現居地 : 新莊
瀏覽數  
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
請輸入此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