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運銂,新竹縣芎林人,十八歲的時候上來臺北,當時是由縣政府教育局服務的堂叔羅美鄰牽線,進入板橋遠東集團的印染廠工作,直到當兵入伍為止,工作了兩年多。
他回憶在家鄉芎林的歲月,初中畢業時去報考師範學校沒上(師範學校讀書免錢,是鄉下孩子希望上學的好機會),只好留在鄉間做工,幫人家開拓田地,也跑上山燒火炭,鄰近親友都認為年青小伙子留在鄉下沒出息,鼓勵他北上就業,比較有上進的前途。
服完兵役後,羅運銂又到深坑的臺新染整廠工作,這邊有吃有住,待遇比板橋工作時較佳,他工作認真,技術不錯,得到工廠幹部的嘉許。23歲時轉入新莊鴻福印染廠,因擁有先進的技術,不久就升任組長(月薪25000元),二年後任課長職務,同時對織布廠熟悉,來往密切,又升任工務主任之職,在整體工廠作業上得心應手,頗獲上層之肯定。
到了民國67年,臺灣工人意識抬頭,鴻福工廠的上海老闆,不想淌混水,結束了這間印染工廠。羅運銂跟幾位同事買下幾個機臺,自行設廠從事印染加工之代工作業,工廠設在新樹路268巷內(也就是國產汽車旁之巷子內),生意很好,民國74年時到五股成泰路擴大營業,相當賺錢。這個期間他在幸福路『幸福新城』買了第一間房子,坪數是24坪大,講起來當年的屋子格局就是這個大小為多,足供一家人居住。

但好景不長,到了民國82年之際,經濟不甚景氣,紡織業外銷縮減,逐漸走進夕陽產業,羅運銂目睹這種情況,一年之間將工廠結束,轉行做印染化工原料之買賣,因多年染整工作經驗之累積,同行之間尚有交情,所以擁有一定的業績。
羅運銂於民國86年新莊客家協會成立時擔任理事之職務,隨後又加入臺北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並受邀出任副理事長,積極投入客家事務及文化活動,執行多項活動之計劃,平素待人誠懇,普獲好評,並於92年臺北縣客家民俗才藝促進協會成立時出任理事,第三年高票當選理事長。
羅運銂現在住在福壽街,這兒是較低洼之處,每逢颱風樓下就會淹水,但自從中港大排完工後,情況大有改善,他說:新莊的進步有目共睹,自已在此生活深刻體驗了這些變化,他經常開車回新竹芎林看看,雖然那邊已經沒什麼田地,畢竟是從小生長的所在,一草一木皆有感情存在,縱然歲月催人老,來到新莊三十年,比家鄉都還久長,他希望可以多為鄉親做些事,為客家提供服務。
性別 : | 男 |
原籍 : | 新竹芎林 |
現居地 : | 新莊 |